《強捕犯》: 直指性犯罪者公告系統 同時也成了性犯罪者彼此的聯絡平台

撰文: bio-man | 發布日期: 2023年08月21日
Flock, The

強捕犯 Flock, The

評分: N/A
年份: 2007
片種: 犯罪
導演: 劉偉強
主演: Richard Gere、Claire Danes、KaDee Strickland

雖然早有耳聞劉偉強導演首部美國片的評價口碑不是很好,畢竟一度因為片商不滿意劉偉強初剪的版本,因而找了《刺殺尼克森》的導演救場補拍重剪,直接導致作品也從2006年上映拖到2007年陸續在全球各地上映(北美則是影展放映後直發DVD)。

但說真的,即便沒有敘事上的結構問題,本片在題材與文本呈現,其實也不是討喜的類型。

《屍蹤現場/強捕犯》以性侵犯監察員這個職業為出發點,講述性侵性騷事件亂象,以及延伸出來的綁架案,還有性犯罪者與性犯罪受害者自成國度,互舔傷口的特殊性癖交流世界。

全片整體製作的質感,明顯靠攏了《Se7eN》以及《人骨拼圖/骨中罪》的敘事方向。但其實整部片的文本更像是取經並變造了《8MM》,那調查失蹤案件,卻逐一深入了情色電影工業,以及非法地下電影的特殊性癖族群,從而摧毀了主角對於人性僅有的信心。

片頭透過說明男主角的職業類型,以及工作內容承擔的壓力,還有北美性犯罪數據資料的概述,平行講述了男主角執行工作的越界舉動(那是來自對人性喪失信心的冷冽),以及故事主軸的綁架事件。

進入主線劇情後,透過類似於《震撼教育/邊緣特訓》那樣報到即上工的老鳥帶新人的傳統套路,同時也帶出了性犯罪者狡詐,甚至善於偽裝以及蓄勢待發的衝動心理。

但故事開始進入了主角介入失蹤案的主軸後,主角參與調查的緣由,只因為有人留下一份與主角習慣相同的滿滿筆記的報紙,整部片反而開始陷入了跟著主角的偏執性格走的敘事氛圍。就連故事演變到最後的案件證據,其實也只是主角運氣好剛好找對人與線索才跟到犯人。

換言之,在劇本先天就缺乏合理的故事推演的前提,即便整部片前半段拍出了主角對於性犯罪者的冷漠與暴戾(甚至還有一點高高在上的權勢壓迫)的實感,但世界觀與人物塑造的完成之後,真正作為主場的劇情反而是失職與流水帳的。

即便是《Se7eN》劇本上,看似犯人看不下去主角笨的可以就是抓不到他而自己投案,其實都是劇情文本推演的一個環節(逼迫受害者成為加害人的佈局)。然而《屍蹤現場/強捕犯》整部片,卻沒有辦法呈現出相同概念的最低底線水平,也就是說好一個故事這件事。

災情堪比我曾經聊過的《駭客殺陣》一樣,拍到沒錢了,只好用風格與人物塑造篇幅撐時間,唯一不同的是,至少沒有同一個鏡頭重覆濫用的問題。

而我相信,正是劇本先天性的問題,導致了劉偉強初剪版本難以讓片商買單,從而找了尼爾斯穆勒補拍重剪。因此,將責任歸咎到劉偉強的身上,其實是不公平的。

即便本片製作上的問題很多,但是涉及到本片主要賣點,探討與批判性犯罪者自成生活圈的這個文本;以及部分滿足觀眾獵奇心理,探究特殊性癖者的世界(像是片中的SM俱樂部),在這部分來說,本片還是有不錯的表現,但也就止步於此了。

畢竟對照過去劉偉強的幾部三級片作品(黑幫片不計),儘管攝影風格是觀眾所熟悉的劉偉強,但始終難以比擬《香港奇案之強姦》在敘事上的神采,以及留下令觀眾印象深刻的反派。

儘管第二部美國片《青龍》的文本表現與敘事結構都有鮮明的進步,也只是用他過往包裝港式黑幫片的技巧,來講一個美國華裔組織犯罪族群的故事而已,雖然這已經足以證明劉偉強的敘事能力,卻仍然是卡在票房成績難以服眾。

我想對於劉偉強赴美拍片最大的瓶頸,應該也就只有文化差異導致的文本觀察角度不同吧。嘛,至少卡迪史翠蘭在片中表現有不錯的角色詮釋,但就是可惜篇幅不足以讓觀眾有鮮明的記憶點。

名義上是2007年出品,實際完成於2006年,劉偉強監製執導,《屍蹤現場/強捕犯》。

最後,全片對現實最諷刺的一幕,莫過於直指性犯罪者公告系統,同時也成了性犯罪者彼此的聯絡平台。

文: bio-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