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崙》: 為何有人會覺得這是英國導演對法國歷史和人民的最大羞辱?

撰文: Kantorates | 發布日期: 2024年02月20日
Napoleon

拿破崙 Napoleon

評分: 5/10
年份: 2023
片種: 劇情
導演: Ridley Scott 烈尼史葛
主演: River Phoenix 華堅馮力士、Vanessa Kirby 雲妮莎卻比

英國大導演烈尼史葛執導的史詩式傳記大片《拿破崙》雷聲大雨點小,票房反應一般,口碑也毀譽參半,不論在金球獎或奧斯卡均未獲重視,後者僅獲三個技術提名,可見歐美整體反應欠佳。

有說身為英國人的烈尼史葛,把被部分法國人視為民族英雄的拿破崙拍成如希特拉的大狂魔,引起法國人的不滿。但與其說是編導對拿破崙形象的塑造觸發不滿,法國觀眾對這部電影的反感,看來更可能是因為覺得整個民族都被當成小丑看待有關吧。

雖然以拿破崙的生平為主題,但從影片劇本看來,烈尼史葛顯然並不喜歡或尊敬這個描寫對象。全片調子灰暗壓抑,即便是講述拿破崙早年崛起、打勝仗和稱帝等光榮事跡,在編導的鏡頭之下,也是一片黯淡無光,毫無活力。再者,拿破崙在片中的個人形象也不討好,不論是在戰場上、政治舞台、情場上等,都看不出不平凡的個人魅力或領袖風采,而且在華堅馮力士充滿疲態和略顯神經質的演繹下,無時無刻都像一個精神不穩定的計時炸彈,多過一個雄才大略的英雄(或梟雄)人物。

拿破崙在法國歷史上確有爭議之處,或許因為年代久遠而未如希特拉一樣被包裝為混世魔王,但要說他是整個法國的驕傲,相信還是有不少法國人不表認同。因此烈尼史葛是絕對有權利把拿破崙塑造成他心目中的人渣,只是這樣一來,劇本以史詩式角度,意圖把拿破崙一生概括的做法,便顯得事倍功半。

如果影片只聚焦在拿破崙生命最後一頁,尤其是兵敗滑鐵盧或被流放後的生活,編導對於人物的拿捏是沒有問題,但《拿破崙》說的卻包括了他本該是輝煌的前半生,即他早年戰無不勝和稱帝的經過。可是在導演對人物的完全負面塑造下,卻始終無法教人信服,如果拿破崙真的窩囊如此,打仗不過不失,想要爭權卻被政客追打至落荒而逃,對女人也如禽獸一樣,這樣下三流的人物,真的可能稱帝嗎?

回顧拿破崙的政治生涯,他稱帝的時間長達十年。從片中法國政客的犀利可見,一個一無是處的流氓,真的能夠在這樣的局勢下輕易維繫政權多年嗎?同是軍閥,袁世凱稱帝不過幾十日就被迫下台,如果拿破崙真的如片中所描述一樣一無是處,他可能稱帝嗎?對於拿破崙推行的法制,如拿破崙法典,或者史實中他對女性的尊重,在電影中幾乎盡是被隱去不談,以免和其人渣的人設抵觸。

不過正如上述,這是商業劇情片而不是紀錄片,烈尼史葛是絕對有權按照其立場自由塑造角色,只是這樣一來便把法國人置於非常尷尬的境地,因為如果拿破崙真的如此不濟,但法國人仍支持他領導國家多年,那麼整個法國民族不就全是比他更窩囊廢的白痴嗎?正如上面說到的例子,即便滿清滅國後群雄並起,國家一片混亂,袁世凱稱帝的圖謀,還是立即就被其他軍閥推倒,而且當時國民政府還是搖搖欲墜,政制極不完善,盡是烏合之眾。相反,拿破崙時代法國已實施共和議會制多年,但卻輕易就被烈尼史葛眼中的無能人渣劫持,這不是對法國歷史和人民的最大羞辱嗎?

如果《拿破崙》是由法國導演拍攝,當為自嘲可能影響不大,就如黑人經常也會在影視作品中大聲疾呼N字禁語罵自己的同胞,但如果是其他族裔說出禁語,情況不免就如英國人拍《拿破崙》,被視為不恰當的嘲諷了。

文: Kantor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