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ing For Sugar Man

Searching For Sugar Man

評分: 8/10
年份: 2012
片種: 紀錄
導演: Malik Bendjelloul 馬力賓謝萊
演員: Sixto Rodriguez、Stephen Segerman

瑞典導演馬力克‧班德傑勞(Malik Bendjelloul)執導的紀錄片《尋找隱世巨聲》精彩地演繹出一則傳奇。

首先,故事主角羅利葛斯(Rodriguez)本身就是一位傳奇歌手。他發跡於70年代的底特律,那是一個衰敗、貧窮且不易生活 的城市,然而凡此種種卻成為他創作的養分,精煉出一首又一首感動人心的歌曲。話雖如此,他曾發行過的兩張專輯在美國 卻乏人問津,因此就像唱片封面上帶著墨鏡的神秘形象一樣,根本沒有人認識他是誰。最後,不得志的他傳聞於一場演唱會 上自焚身亡,自此彷彿人間蒸發,再也沒人知道他的下落。

一位沒沒無聞且已身亡的兩片歌手有什麼紀錄價值?這無疑是《尋找隱世巨聲》引人好奇的一點。於是乎,導演將時序回溯到 1968年,讓曾和羅利葛斯合作過的音樂製作人輪流述說他們的看法,包括初見他時的驚嘆以及對他的評價。不過,倘若這部 片僅此而已,那就與多數建構在訪談和演唱畫面的音樂紀錄片沒有太大的差別,或許也不可能在各大獎項中大放異彩了。

說真格的,《尋找隱世巨聲》的前半段實在不太吸引人,甚至讓人不禁懷疑,這部片到底如何能獲取奧斯卡評審的歡心?但是, 當影片開始進入中段,我便立馬深深墜入其中,邊折服於羅利葛斯的音樂魔力,邊驚嘆於導演的說故事功力。沒錯,這雖然 是一部不折不扣的紀錄片,導演卻不甘於只是記錄,他想說一個故事,一個充滿懸疑性的故事,讓觀眾在認識羅利葛斯的傳奇 人生之餘,更能體會到他作為歌手的魅力。

普普藝術家安迪‧沃荷(Andy Warhol,1928-1987)有句名言:「在未來,每個人都能成名15分鐘。」倘若真的如此,羅利 葛斯根本沒有道理不曾紅過,多位音樂製作人也紛紛質疑他為何沒能在樂壇上闖出名堂來。不過事實上,羅利葛斯──正確來 說,是他的音樂──曾經十分火紅,但不是在美國,而是遠在千里之外的南非。羅利葛斯大概沒有料想到,他用來抒發人生 的音樂到了南非之後,卻被視為反體制的標誌,更解放了當地人的思想,為他們開啟不同的思維。影片中有個十分有趣的比 喻:「在美國,他是狗熊(Zero);在南非,他卻是英雄(Hero)。」貼切傳遞出羅利葛斯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境遇。

狗熊與英雄,羅利葛斯好似過著兩種人生;難能可貴的是,無論處於何者之中,他都能怡然自得,滿足並感激於當下所擁有 的一切。畢竟在這個大千世界中,懷才不遇的人絕對不只羅利葛斯一人而已。正所謂時勢造英雄,南非的局勢讓他紅了一回,而 成為獲獎紀錄片的主角,也為他在美國本土打開了知名度。當然,這並非在暗指羅利葛斯的成功是偶然。雖然從影片中我們無從 得知他為音樂下了多少的工夫,但是看到他出現在舞台上,接受歌迷長達數分鐘的喝采之後,只是平靜地說:「謝謝你們讓我活 著。」當下,除了感動之外,我更佩服於他的氣度。羅利葛斯切切實實展現出寧靜致遠的不凡力量。

綽號「小甜」的南非唱片行老闆史提芬‧西格曼(Stephen Segerman)在片尾提到:「我們的生活都起了很大的變化,但有一 個人除外,那就是羅利葛斯。」即使再度走紅,羅利葛斯一離開舞台,還是回歸他原本的平淡生活。他愛好音樂,卻從不迷戀 於鎂光燈下的光鮮亮麗,於是他又戴上墨鏡,獨自一人緩緩步行於街道上。正是這般腳踏實地,不改初衷,才讓他寫出貼近 現實、親近人心的音樂吧。

文: 張冠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