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周記 - 販賣老港情懷的《牛仔》動畫

撰文: Kantorates | 發布日期: 2025年07月05日

2025年07月05日

販賣老港情懷的《牛仔》動畫 by Kantorates

販賣老港情懷的《牛仔》動畫

最近網上有一部香港動畫短片《牛仔返嚟喇!》首播,由網媒創作人金成和何歷執導,聽說是配合父親節推出。短短六分多鐘的內容,充斥不少香港七十至九十年代的文化符號和標記,為不少中老年人帶來回憶。

說到《牛仔》漫畫,新一代未必熟悉,但對我輩八十年代於香港成長的人,卻是非常重要的童年回憶。《牛仔》是已故漫畫家王司馬的作品。他於六十年代在明報工作,曾為金庸小說的插畫師,自己也有創作漫畫,《牛仔》正是源自其早年的《契爺》系列。

《牛仔》的主角牛仔,在七十年代初誕生。根據資料,王司馬的兒子是在六十年代末出生,因此牛仔一角的靈感,應該就是來自他和兒子的生活。另外,《牛仔》父子的故事,和當年歐美一套經典父子漫畫也有點相近,未知作者是否也有參考。

《牛仔》漫畫在當年頗受歡迎,和另一經典漫畫《老夫子》分庭抗禮,不過兩位作者王司馬和王澤甚有交情,因此兩本漫畫經常有crossover的相互合作,例如牛仔父子便經常在《老夫子》漫畫客串出現,老夫子也有在《牛仔》現身。

七十年代,《契爺•牛仔•大小姐》的單行本推出,及後到八十年代,也有《牛仔》系列的單行本,由博益推出,合計四十多本,每本都小小的,直至現在我還全部收藏。記得當年除《牛仔》,王司馬的另外兩部著作《狄保士》和《靚女蘇珊》,也有推出單行本,不過這些漫畫的讀者群傾向成熟,當時年紀少並未看過。

《牛仔》曾和《老夫子》一樣受歡迎,但為何後勁不繼?這最主要是因為作者王司馬的英年早逝。他在1983年因癌症去世,年僅四十三歲,令人惋惜。相對來說,《老夫子》作者王澤老當益壯,一直畫到七十多歲在淡出,直至八年前去世,終年九十三歲。而更重要的是,王澤退休前,早把《老夫子》交託兒子接手,而其子也甚懂生意經營之道,把這個品牌翻新設計,因此《老夫子》在千禧年後繼續發展,至今仍然受到歡迎。

《牛仔》自八十年代隨王司馬去世後,並無任何發展,其子看來也無繼承之意,過去多年,僅2010年曾再版單行本,然後就是最近的《牛仔返嚟喇!》網上動畫首播。

說到今次的動畫短片,是近來少見較有話題的本土動畫製作,除了金成和何歷,看片尾字幕,還有漫畫家利志達的參與。全片畫風有點令人想起《麥兜》系列,都是較溫馨和色彩豐富的卡通風格,動畫效果則只能說是一般,看得出來製作成本不高,尤其中後段牛仔坐上電車後的流行人物走馬燈,基本上並無任何動畫效果可言,像活動插畫多過動畫。

影片內容則主要是販賣情懷,僅六分多鐘的情節,幾乎每一秒的畫面,都加入了香港社區和流行文化的標記,相信能為中佬或老年觀眾帶來厚重珍貴的回憶。只是單純以一部動畫短片而論,全片其實就是情懷堆砌,並無劇情可言,尤其是上述的電車一段,未知是否片長和成本有限,編導又有太多內容想講,變成走馬燈式展示,頗為古怪。

無論如何,今時今日還有人願意花錢花時間,製作這類利潤不高的動畫,還是值得欣賞和鼓勵,也期盼這個團隊,能夠堅持下去,稍後帶來更多水準更高的作品。

Kantor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