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周記 - 戲院映前放25分鐘廣告可行嗎?
撰文: Kantorates | 發布日期: 2025年07月26日
2025年07月26日
戲院映前放25分鐘廣告可行嗎? by Kantorates
最近有消息傳出,香港有戲院打算改變一些放映程序,把正片前的廣告和預告時間,延長至25分鐘,立即惹來不少爭議。雖然有網民認為,戲院市道艱難,結業潮始起彼落,如果這樣做有助維持經營,是可以理解,但更多的人則表明反對,批評此舉只會進一步趕客。
以事論事,現在香港電影業處境艱難,戲院要增加收入途徑,確是無可厚非,至少這些廣告和預告都是放在正片之前,沒有像一些網民戲言,未來可能會在正片放映途中播放廣告,那才真是趕客之舉。
說到正片前的廣告時間,我不太清楚香港戲院現在的標準。記得去年底看幾部電影,映前廣告不是太多。相比之下,其實美國大部分戲院的正片前預告,已是播得愈來愈長,動輒就是25分鐘,有時更接近半小時,所以當初聽到香港這個消息,一點都不覺得奇怪,甚至以為這已是國際標準,為何香港人會大驚小怪?
有觀眾說,映前看一些電影預告,不是壞事。當然,如果之前沒有看過這些預告,也是一種娛樂。但對於經常去戲院看電影,或者每個星期看一、兩次的,不停重複觀看同一、兩部戲的預告,便不免覺得煩厭。
好在美國的戲院看來也深明這樣做,長遠來說不利留住觀眾,所以採取一些彈性處理,例如在一場戲的放映開始時間二十分鐘後左右,仍然開放買票。意思就是,變相容許觀眾延遲入場。如果不想看預告片,可以延後二十分鐘左右才買票入場。當然,如果早於網上訂票,便更不用害怕現場買不到票。
不過這個做法也有一點需要注意,就是很多戲院並無統一規定,哪些電影放映前,會放足25分鐘的廣告或預告,哪些不會。以美國的戲院舉例說,一般荷里活大片,無論日夜場,映前廣告必定不會少於25分鐘(以前日場廣告可能較少);但一些另類電影,尤其是外語進口片,則不一定有映前廣告。記得近年看過的好幾部港產、國產和韓片,放映前完全沒有廣告,時間一到立即開場,有一次便因為預計錯誤,錯過片初近10分鐘的情節,所以延遲入場的策略,要因時制宜。
現在各行各業生意難做,開源節流在所難免。以往戲院主要就是靠小食攤之類賺取收入,但賣多少爆谷也是幫補不多,映前放廣告算是擾民較少的做法。事實上,近年美國不少華文媒體,也各出其謀,透過本業以外的活動開源。
以報業為例,美國有些中文報社,近年便頻頻和其他商業機構合作,舉辦各種活動,例如專業講座、歌唱比賽、旅行團等,據一些業界朋友指,現在訂報人數愈來愈少,紙媒經營困難,但辦活動卻是收益豐厚,幾近無本生利,因而長做長有。說到為何無本生利,以講座為例,這些活動基本上是互相利用,有時有些主講者可能是為了建立名氣,自願無償演講,甚至負擔部分活動開支,以換取報紙的免費宣傳。至於活動其他開支如場地,報社也可找贊助幫忙,人員的話,只要出動報社內的員工便可,七除八扣之下,報社負擔其實不會太多,絕對是本小利大。
同理,美國好些中文電視台,也大辦旅行團。中文電視畢竟是夕陽工業,尤其現在串流興旺,不看電視只看網絡節目也是看不完,電視台要生存只能另闢蹊徑,協辦旅行團便是好辦法。他們一般是和旅行社合作,派出為人熟悉的電視主播或節目主持人隨團作招徠,吸引觀眾報名。當然,主播不是註冊導遊,所以強調只是隨團,但有電視台宣傳,就像《精裝追女仔》的「港台群星超值團」,至少較有信心,不用像堅叔一樣,擔心入錯「謀人寺」。
如香港戲院真的追隨「國際標準」,映前放足半小時廣告,我覺得大家彈性應對便可,反正看串流視頻,也是廣告如潮,但消費者向來是見招拆招,總有方法應付,所以也不用太擔心。
Kantor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