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周記 - 金馬獎舉行日期影響大

撰文: Kantorates | 發布日期: 2025年10月11日

2025年10月11日

金馬獎舉行日期影響大 by Kantorates

金馬獎舉行日期影響大

第62屆金馬獎提名名單日前揭曉,一如近年慣例,中國內地和香港的大部分電影都沒有報名,但也有少數港片入圍,包括《世外》、《女孩不平凡》、《殺手#4》、《今天應該很高興》、《眾生相》、《觸電》等,其他主要是台灣或東南亞的華語片,包括獲11項提名的《大濛》和9項提名的《左撇子女孩》。

說到入圍名單較有新聞價值,或者較引起香港關注的,可能是影帝黃秋生憑《今天應該很高興》入圍男配角項目。對於國內來說,話題顯然在於被封禁多時的范冰冰,憑馬來西亞電影《地母》入圍女主角項目,另外,《南方時光》的吳慷仁落選,也引發不同看法。

整體來說,香港媒體對金馬獎的反應,算是頗為冷淡。雖然說缺乏港產片的參與,令娛樂新聞記者難以找到切入點報道,但回顧今年香港影市,真正叫好叫座的佳作又有多少?票房最好的《看我今天怎麼說》,去年已經參賽並拿下最佳女主角,其他還有多少選擇?國內其實不是沒有佳作,拿龍標的當然不會參加,但好些浮游在體制邊緣的獨立製作,其實都有實力,只是看來今年連這些電影也未參加。

不過就算對於台灣媒體,也很難找到討論的角度,因為入圍的電影,很多都還未正式公映,包括獲最佳電影提名的五部,《大濛》、《左撇子女孩》、《人生海海》、《眾生相》、《地母》,全部都未正式在戲院公映。在這樣的情況下,不要說一般觀眾,就是媒體記者,也很難深入了解這些電影,更何況要幫忙造勢。

年度電影頒獎禮的原意,是表揚在當年有傑出表現的電影或電影人,然而金馬獎卻是反其道而行,獲提名的電影僅在影展放映,一般人沒有機會看到,難以為支持的作品吶喊,也難以在社交網絡上熱議。這樣的頒獎禮,感覺就是愈來愈孤芳自賞,和觀眾距離愈來愈遠。

說到電影頒獎禮,其實舉辦日期頗為關鍵,當中以美國的奧斯卡金像獎最為合理,安排在每年二月至三月左右舉行。這個時候剛好能夠包攬之前一年所有公開放映的電影,也能提供足夠時間讓評審看片,而電影公司也不用玩偷步。

相對來說,台灣金馬獎安排在十一月舉行,便頗為怪異。要說年終結算,那便為九月以後首映的電影帶來艱難抉擇,其一就是延後一年報名,但到時熱度已過,難保觀眾還會記得,尤其一些話題性不高的電影(不是每一部都是《九龍城寨之圍城》、《破地獄》),便非常不利;其二就是搶先爭取入圍金馬影展或未定映期前前先報名,但缺點是電影沒有人聽過,沒有人認識,要憑口碑吸引評審注意不易。再者,對港產片來說,這又連帶地引發偷步的問題,影響深遠。

不少港產片選擇以俗稱偷步方式,報名香港電影金像獎,也就是公映還未確定,便用年底前暗地上映幾場符合條件的做法,最主要原因,其實是要配合金馬獎。舉《看我今天怎麼說》為例,影片去年在金馬獎獲獎,如果不立即報名今年初的金像獎,等到明年才報,便很難延續聲勢,再下一城。可能電影公司都覺得,票房和觀眾口碑其實不重要,只要電影先在金馬獎獲獎,幾個月後在金像獎再嬴的機會便特別高,因為正如很多人知道,金像獎的工會投票者,很多時根本沒有時間看遍所有提名作品,他們的投票意向,不外乎在於是否認識獲提名的電影人,如果都不認識,當然就只能看往績作參考,而金馬獎就是非常重要的指標。

正因如此,金馬獎的舉行日期,對於金像獎其實也有一些連帶影響,不過正如上述,近年金馬獎愈來愈脫離商業,是否作為年終結算對他們來說,意義不是太大,況且他們也沒有義務為了幫助金像獎杜絕偷步報名的陋習而改制。說到底,金馬獎如何定位是他們的自由,外界無權干涉或說三道四,他關上門愛怎麼玩就怎麼玩,只是這樣一來,除了非常hardcore的超級影迷,大眾對金馬獎這個品牌的關注,只會愈來愈小。

Kantor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