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極島》:歷史光輝被「用力過猛」掩蓋
撰文: Kantorates | 發布日期: 2025年08月30日

東極島 Dongji Rescue
評分: 5/10
年份: 2025
片種: 戰爭
導演: 費振翔
主演: 朱一龍、吳磊、倪妮、楊皓宇、陳明昊、倪大紅、威廉.富蘭克林.米勒、李九霄、王奕權
繼《八百》和《金剛川》後,管虎與徒弟費振翔聯手執導《東極島》。影片取材自1942年抗日其間的里斯本丸沉沒事件,當時有中國漁民冒險救援英國戰俘,引為佳話。這段事蹟曾在2023年被拍成紀錄片,讓不少人留下深刻印象。今次的劇情長片版,則以戲劇修飾混合史實的方式呈現。片尾字幕強調幾個角色都有原型,但觀眾一看便知,劇情是加入不少創作加工,以商業娛樂性為先。然而即便如此,與映期相近、同為紀念二戰終戰80周年的《南京照相館》相比,《東極島》不論票房還是口碑,都明顯不及後者,究竟為何有此結果?
要說其優點,主要都是在於規模與製作。片中多場水上戲與沉船場面,均拍得極為賣力,特別是中後段水底救人,視覺張力十足,雖然與《阿凡達》這類水底大片無法相比,但在亞洲電影來說,當屬高水平的發揮。演員方面,朱一龍和倪妮繼《消失的她》後再度合作,加上吳磊、陳明昊、倪大紅等實力派,都盡心演出。倪妮在片中刻意扮醜,敬業可嘉;兩位男主角既有外型亦有動作戲撐場,算是稱職,尤其是朱一龍,近年已逐漸坐穩「形格兼備」的男一號位置。
然而除了上述的優點,影片在其他方面卻是乏善可陳,最讓人失望的是敘事本身。編導在抗日和救援這兩條主線中,看來並未能夠取得平衡。事實上,里斯本丸沉沒事件的救援本身,已是非常足夠打動人心,但編導卻似是覺得情感張力不足,在前半段加入非常多的抗日情仇戲,搞的非常的煽情,但卻和後半救援無法連成一線。簡單來說就是前後極不連貫,前半不停抗日和被日人虐待,後半變成全面救援,感覺像是兩部戲。
拍攝抗日主題,深刻描寫日人暴行,其實一點問題也沒有,等同《南京照相館》或《黑太陽731》,日軍暴行場面更血腥,但切合劇情,不會讓人覺得是刻意煽情,相反,這部則是非常的刻意煽情。正如國內很多網民評價,好幾場血腥戲,如殺小孩、斬首英軍、火燒人,都是太過了。以這部戲來說,其實不需要這麼graphic的鏡頭。
為何編導執意要加入這些超血腥的場面? 我看過有網評頗為一針見血,簡單來說,就是編導太刻意要強調民族屈辱感,並以此作為抵抗的依歸。但有看過里斯本丸沉沒事件就會發現,這和史實看來並不相符。當時漁民救人前並未面臨日軍直接的死亡威脅,他們冒著被抽後算賬的風險,出手救人純粹就是彰顯惻隱之心,凸顯人性的光輝,而不是因為懷恨、受辱後才迎來大爆發。編導的改動,無異是扭曲了其原委,也大大稀釋了本來最打動人心的「平凡漁民見義勇為」。另一奇怪設計,是將朱一龍、吳磊、倪妮三位主角設定為「外來人」,與島上漁民劃清界線。可根據史料,救人者正是當地漁民,他們明知被日軍發現可能遭殘酷報復,仍冒險出手。將主角換成外來人,無形中削弱了漁民的光輝。
至於被救的英軍,幾乎全是工具人,只會齊聲喊一聲「Chinese!」,也是非常失敗的描述。事實上,這些英軍並非束手待救,也有不少自救行為,但在片中就如殺人如麻的日軍,變成非常單調的功能角色。其實以此故事來看,若能展現更多中英互動,定必會比單純渲染日軍暴行,更具感染力。況且,近來有傳聞指,國家並不鼓吹手撕鬼子式誇張抗日戲碼,但《東極島》卻似是明知故犯,誇張煽情化幾達「手撕鬼子」程度。
作為拍過《八百》這部抗日戰爭佳作的導演,管虎拍《東極島》的表現,無疑令人大失所望。過度煽情與失衡的敘事,使整體觀感大打折扣。如果要用四個字作為評價,或可以後段主角刺殺日軍軍官一幕形容: 用力過猛。若真想了解里斯本丸沉沒的歷史,建議大家可重溫紀錄片《里斯本丸沉沒》,真實與樸實,往往比任何畫蛇添足的加工,更能打動人心。
文: Kantor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