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林火山》: 麥浚龍這次是怎麼認為院線這132分鐘的版本是最有利的結果?
撰文: bio-man | 發布日期: 2025年11月01日
風林火山 Sons of the Neon Night
評分: N/A
年份: 2025
片種: 警匪
導演: 麥浚龍
主演: 金城武、劉青雲、梁家輝、古天樂、高圓圓、杜德偉、鮑起靜、林俊賢、盧冠廷、姜珮瑤、衛詩雅
「與其選對的,不如選擇有利的!」但看完全片我反而好奇,麥浚龍這次是怎麼認為院線這132分鐘的版本是最有利的結果?
別誤會,整體來說,從一個同樣是迷戀黑色、死亡,以及灰暗暴力的冷冽感的觀眾的角度,我仍然是喜歡這次麥浚龍呈現出來的視覺感與美術風格。
簡單來說,我是喜歡《風林火山》這部片呈現的那種了無生氣的末世感的氛圍,他依然是端出了我喜歡的那種調性,甚至讓我覺得在美學呈現上,他比起《殭屍》,又更進一步的讓這種冷冽的美學擴大了。
片中每個要角都不一程度的像是活在行屍走肉的情緒中,只有在以家人(或是還債對象)為包袱藉口時,才找回了一點人的生氣,而那不過是一種還能感受到活著的掙扎罷了。
相較於前作《殭屍》不時出現意識流一般的畫面感,在輻射塵導致宛如雪景般的香港,本身就讓全片充斥著架空與虛幻的文本,更直接的說,整個香港宛如麥浚龍手中的生態箱。
有趣的是,片中金城武飾演的毒二代,家族經營的海洛因生意,對照上滿是白雪的空氣,從視覺上明示暗示了香港遭受的毒害,再對照接近尾聲的直指了「合法成癮藥物」的暴利遠比毒品更大程度帶來的危害。
再對照上香港曾經作為鴉片生意的根據地(港英政府時代,甚至追溯到清末的歷史淵源)以及發跡望族大都曾涉足「曾經是合法的成癮藥品」這門生意,這很難不對照上較晚完成,但推出時間較早的《拆彈專家2》,主題直指的富二代意圖摧毀父執輩建立在不義之上的金融秩序,那一脈相承的價值觀。
而這也是《風林火山》在文本上麥浚龍帶有幾分任性的自我投射(我是我、我爸是我爸,我們不相干⋯的即視感),以及將主軸與鮮明的人物存在感集中在金城武身上的緣由。
不難看出麥浚龍試圖將「洗白家族身份」這樣的創作企圖,那取經自老年的邁可柯里昂,抑或是倪永孝,那個想要洗牌重新來過,讓家族潔白如雪的願景。
但一如麥浚龍自己飾演的臥底,長期的變換身份,連自己是誰都忘了,最終也不過是淪為其他人的棋子,抑或是⋯⋯棄子。
在片商釋出的刪剪片段談到這場「洗底」為何只收買人心,而不是鞏固忠臣,答案出乎意料卻又合情合理,能收買的至少還能堤防,因為他們只有貪;忠臣的心,永遠猜不透背後的動機。
而故事最後,直指這場價值觀的戰爭不過是豪門家族內部的鬥爭,這樣的遊戲,政府更懂得玩,說到嘴邊的生態箱的把玩者,也註定了本片之於觀眾試圖解讀那語焉不詳的結果。
以一部壓箱8年的作品來說,在殺青後經歷補拍,以及後製上的變故,還有一些拍攝過程傳出的衝突,也許對於美術氛圍的一致性的維持,是這部零碎片段湊出一個還能自成結構的作品最可取的地方。
儘管演員群的表現都很到位,但始終讓我難以投入的,是劉青雲那沒能投入角色的疏離感,以及金城武那滿滿的⋯⋯怎麼說,一點紅點綴畫面更好看的花瓶⋯⋯我感受不到《投名狀》、《如果·愛》那時的角色感。
而片中充斥著上世紀港片的警匪題材的各個要素,特別是群星集結的那種情懷,如果這是麥浚龍有意為之的前提,我實在好奇他究竟是想當提姆波頓致敬艾德伍德一般,找了群星拍一部科幻雜燴;抑或是只是想致敬《墮落天使》帶給他變成預算充足的王家衛的任性;還是效法拉斯馮提爾把演員逼到變成角色而不是飾演角色的偏執?
我並不討厭麥浚龍這次《風林火山》那「make it snow」的視覺化的「毒」,但始終電影不該只是創作者孤芳自賞的藝術創作,而是集結許多台前幕後的藝術成果,讓大眾能夠理解感受的通俗娛樂。
如果麥浚龍只是想搞一個「就算只有少數人懂我」的產物,那他某種程度上算成功了。一如我部隊當兵時的一個富二代學長所言,「就算是高成本賠錢片,只要有人花錢看,都不算失敗的作品。」前提,如果⋯⋯但我們都知道這是很阿Q的想法對吧。
總之,喜歡那些黑色電影要素的話,這部片的視覺感很能滿足追求美術佈景的觀眾,特別是對穩重冷冽的畫面的追求;反之,如果對演員尬戲無感的話,緩慢零碎的敘事,只是勸退追求娛樂的觀眾罷了。
最後,李元霸的角色在哪裡?完全沒留意到他演誰啊!程東不難認,但怎麼連個特寫都沒有啊XD然後片頭故事背景的字卡,字真他媽小⋯⋯哎呀,爆粗了,我這文章要不要列三級?
文: bio-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