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 南屏晚鐘》:遭遇同性戀丈夫和邪教衝擊的妻子如何自處

撰文: Kantorates | 發布日期: 2021年12月21日
Dog Barking at the Moon, A

再見 南屏晚鐘 Dog Barking at the Moon, A

評分: 7/10
年份: 2019
片種: 劇情
導演: 相梓
主演: 南吉、娜仁花、 吳任遠、 托馬斯菲凱、 張馨月、 姜冰、 康軒

中國內地年青女導演相梓的劇情長片處女作《再見 南屏晚鐘》,2019年於柏林影展大放異彩,獲得泰迪熊評審團獎,不過由於劇情涉及同性戀議題,一直未能在內地正式公映。跟同志的課題相比,影片最令我產生興趣,也拍得最好的,其實是當中有關邪教侵害尋常家庭的描寫。

影片靈感據說來自編導相梓的個人家庭及身邊人經歷,經改編的劇情大概講述李久梅(娜仁花)一家表面和睦,但實際上不論是她跟丈夫黃濤(吳任遠),或者是女兒筱萸(南吉),都全然沒有話題,而且三人內心都埋藏著不能化解的矛盾。這是因為李久梅發現丈夫原來是同性戀,而且身邊男伴不斷。而留洋的女兒跟一名白人結婚生子,也讓久梅無法理解...

初看影片故事大綱,頗令人想起李安的成名作《喜宴》,尤其劇情同樣涉及異族通婚,年輕一輩都是身居海外,而且也觸及同性戀的議題。不過看下去就發覺,編導的風格並不相同。相對於李安以輕鬆手法化解矛盾的喜劇處理,新導演相梓的編導手法則是沉重得多。全片大量利用長鏡頭拍攝演員的互動,加上適時加入一些舞台劇的表現手法,例如中段和最後的坐車戲,整體予人非常冷峻沉著的感覺,雖然當中不乏一些黑色幽默的小笑點,但卻不是容易令人看得開懷的電影。

然而即便如此,影片提出的種種議題,卻足夠發人深省,引發觀眾的思考。好像說到黃濤的隱性同志狀況,便點出了國內不少同志社群面對的實際生活問題,他跟妻子和女兒的互動,拍得特別具真實感,而不流於嘩眾取寵或過分戲劇化的修飾,而且劇情發展到後段,觀眾更會發現丈夫的性向問題,其實跟妻子和密友的關係形成一個對比,繼而帶出更深入的人性課題。說到底,原來這兩夫妻面對的困擾並沒大差異,只是不同的生活選擇,便促成不同人格的發展,而從片中情況看來,丈夫那種帶點隨性的生活態度,倒是讓他較為自在地度過艱難的人生,相對來說妻子的壓抑,表面上雖讓她維繫了家庭的完整性,但實際上卻迫使她身心崩潰,結果在心靈最脆弱的時候遭到邪教影響,走上不歸路。事實上,影片雖涉及一家三口兩代人的故事,但實際上編導著墨最深的,由始至終都是娜仁花飾演的妻子一角。

正如上述,影片中後段關於邪教如何進行滲透的手段,也是拍得特別立體和寫實,記憶所及,這在國產片是頗為罕見。內地向來嚴打邪教,未知是否有針對影視作品作出相關拍攝指引,但如《再見 南屏晚鐘》一樣如此直白地拍攝邪教的運作,或者說用這麼平實的角度敘述但又能把邪教蠱惑人心的可怕之處活靈活現地呈現,這在近年較具規模的國產片來說真的可算是屈指可數了。畢竟就算是在當年審查限制較少的香港影壇,但凡拍攝邪教都必然是亟度誇張泡製,往往因為虛構成分太重而沒能令人感受到現實類似個案中令人心寒之處。

作為編導處女作,《再見 南屏晚鐘》是合格有餘的作品,新導演拍攝自身經歷始終有一些優勢,加上在如此敏感題材下,沒選擇煽情或濫情的浮誇方式吸引眼球,而是實實在在地聚焦在真實的人情世故,因而能夠嬴得觀眾好感。

文: Kantor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