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產動作片的一個階段性句點-《怒火》

撰文: bio-man | 發布日期: 2021年10月20日
Raging Fire

怒火 Raging Fire

評分: 10/10
年份: 2021
片種: 動作
導演: 陳木勝
主演: 甄子丹、謝霆鋒、 黃德斌、湯君慈、麥亨利、喻亢、胡子彤、吳浩康、何珮瑜、呂良偉、譚耀文、秦嵐

當故事演到最後,看著片尾浮現了陳木勝導演作品的字樣,一是高興港片的生猛手感回來了,但同時也感概一個時代的階段結束了。

說起陳木勝導演,常常聽到有人說陳木勝就好比華人的麥可貝。但問題在於,麥可貝是不愁預算又很懂得控制預算的爆炸場面滿載的快手導演,而陳木勝導演則是有時會碰上沒有多少話語權,且預算也未必有歐美那樣的資金條件拍攝相同規模的作品。

我想,兩人相同的地方,大概也就止步於對動作場面的執行力這個經驗上的能力可以比擬吧。

回頭談這部被港影黃金世代長大的影迷譽為陳木勝與甄子丹「世紀大和解」的動作片,我想,經歷過港影熱潮的世代都能明白這部作品未演先轟動的緣由。

差不多就像是同一批世代的觀眾,看到阿諾與史泰龍兩人合作《轟天猛將》系列以及《逃亡大計》那樣,作品劇情好壞不是重點,而是兩人終於同台對戲那種童年的夢幻組合終於成真的感動。

儘管後來陳木勝與甄子丹先後都有主動談到,傳聞多年的不和只是困擾他們多年的謠傳就是了。

而我該慶幸的,便是甄子丹說服陳木勝把故事主軸劇情背景留在香港本土,才讓我們看到了這樣一部純種的港式動作爽片,找回來上世紀末那種生猛、癲狂過火以及義無反顧的硬派精神。

回頭探討《怒火》的劇情主軸,其實不外乎傳統港片的正邪對決,同時不忘模糊正反雙方在是非絕對的立場處境。反派為惡的動機有讓人能夠切入同情的理由,正派的手段與堅持也未必在道德上佔據絕對正確的位置。

但對比於過去純粹的警匪衝突,近幾年從《寒戰》開始的「敵人來自體制內部」這樣的敘事概念,在香港因為政治社會環境改變後,再次掀起的警民對立時事氛圍中,反而徹底體現在《怒火》裡頭,被體制背叛的前警察與現役警職連場衝突過程,那不斷遭受波及的無辜市民對於警方的不信任情緒的擴大。

是的,片中幾段正反雙方衝突的橋段精彩火爆,但畫外之音的感受卻是讓人心寒的執法手段激進,導致理應被保護的守法民眾卻被波及捲入衝突之中。

而這一切只來自於政商高層的金權遊戲算計與不負責任,導致奉命行事的基層執法者不得不劍走偏鋒,從而讓本該低調解決的事態演變成檯面上的無可挽回的破壞。

甄子丹的角色就一如李修賢在《重案實錄》一樣的固執偏執的死守法律,認為那是正義的一種表現形式。但隨著劇情推演,法律不外人情義理的處事態度,讓堅持法律只有0與1的二元態度的軟化。同時他的角色也比劉青雲在《衝鋒隊之怒火街頭》幸運很多,開局就有一票同袍毫無怨言的追隨他的固執。

對比於上世紀的李修賢還能在堅持正法立場的激進後得到體制原諒的收尾,《怒火》的結局收在甄子丹正法瞬間的敘事,與其說是一種沒把故事說完的不完整,倒不如說是沒有必要交代甄子丹在片中的收尾。

因為片尾決戰前的那場警隊內部檢討會議,其實早就給了這個角色一個「死刑」的結果。而這個來自體制的「職涯大限」,反而合理的賦予了角色放手大幹一場的動機。

特別是考慮到邦主(甄子丹 飾演)所謂的執法不過當,只在於有沒有弄死犯人(!?),看看他對待茶果嶺老大(林國斌 飾演)的逼供手段,這不是執法標準雙標那什麼叫作雙重標準?但要是探討下去,故事不可能控場在2小時上下完成。

所以,對比於近幾年同類型作品在賦予主角走向偏鋒極端的劇情鋪陳不足,《怒火》在正反派角色行事極端的情緒累積上面,都有抓到了故事主題那種壓力鍋一般的氛圍。每一幕的暴力與衝突,都有足夠的劇情情緒作為鋪陳。

而謝霆鋒久違重返大銀幕飾演反派,在冷血火爆的行事作風背後的恨與怨,其實都能看到他的角色在被體制拋棄的當下就已經「死去」悲哀。而一無所有只剩「恨」的時候,不惜代價的激進殘暴對比於畫面上的殘酷,更多是角色對不公的怒吼。

劇情尾聲,如果兩位主角的立場互換,命運是否不同?這個出自反派的疑問,毫無懸念的,正是為兩個殊途同歸的主角,在體制內只能淪為權貴棋子的卑微處境最好的註解與結論。

聽聞本片陳木勝導演初剪版本有大約3小時的片長,而根據香港英皇公佈的部分反派團夥一些際遇的刪減片花,我不得不說,有些片段的刪減,真的一如陳木勝幾年前的《新少林寺》一樣,不該刪掉。

當然,說缺點並不是完全沒有,而且這些缺點大都有著陳木勝作品過往的一廂情願的劇情推演的問題。雖然《怒火》是陳木勝想拍很多年的故事文本,但是看完全片,除了少數橋段是取經真實發生過的警界醜聞(七警案),然而整體劇本與人物設定,仍然是停留在上世紀的創作思維上面,並未如同邱禮濤在《拆彈專家2》因應時代氛圍的改變而調整人物塑造包裝方式(《拆彈專家2》在主角控訴警隊制度不公這一點,比起陳木勝在《怒火》的說教式拍法高明很多,至少是交給故事來說而不是角色對白)。

講的再直接一點,可能10多年前的《新警察故事》或是幾年前的《掃毒》在人物文本的飽滿都高過《怒火》許多。甚至在人物的包裝,都沒有到《全城戒備》與《新少林寺》的基本水平,而這兩部片是配角或路人角色,都還能夠有留下觀眾印象的水準表現。

但即便如此,本片的敘事還是維持陳木勝節奏控場的一貫流暢水準,以及誠意十足的創作了大量實景拍攝的高水準動作戲(特別是茶果嶺的違章建築村落動作戲)。

在娛樂之餘,也看到不少陳木勝與甄子丹兩人各自作品的一些觀眾集體回憶,私以為本片確實是做到了兩位動作片好手在這部片的『1+1大於2』的成果。只可惜兩人自電視劇拍攝結束後的久違合作,終究還是成了絕響,也不外乎我會有著港影一個時代段落結束的感慨了。

最後,片中找來林國斌飾演茶果嶺老大跟甄子丹來了場變形自《導火線》的槍戰追逐打鬥,不免讓我想起兩人曾經合作留下打戲經典之一的《戰狼傳說》。而盧惠光與謝霆鋒那場在堂口爆發衝突的動作戲,也有著迴異於《男兒本色》的變奏感。特別是結尾在教堂的打鬥,甚至有著陳木勝過往作品不經意致敬吳宇森的色彩(《喋血街頭》與《喋血雙雄》影響很多港影工作者)。

而看著片尾卡司名單旁,花絮片段上的陳木勝那仍是充滿創作熱忱的身影,比起看到一部爽片與世代集體回憶,更多是對這位導演的緬懷,詠懷陳木勝。

猛人 - 陳木勝(卒)

文: bio-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