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周記 - 《三命》的讚美與批評

撰文: Kantorates | 發布日期: 2025年04月26日

2025年04月26日

《三命》的讚美與批評 by Kantorates

《三命》的讚美與批評

電視台出身的香港電影大導演杜琪峰,最近回歸電視界,監製拍攝劇集《三命》。這也是杜琪峰創立的銀河映像公司,第一部電視劇。和另一殿堂級大導王家衛的劇集《繁花》相比,雖然《三命》在製作成本和資源上難以比拼,但對於香港觀眾來說,這部幾乎可以算是香港昔日五十年編年史的作品,相信更容易令人產生共鳴。

杜琪峰近年少拍電影,花費不少時間栽培新人。《三命》雖是他身兼故事創作和監製,但真正落手落腳執導的,是三名新一代導演。不過說是新一代也不年輕,三人都是四十多歲,包括曾拍過《狂獸》、《第八個嫌疑人》的李子俊、憑《樹大招風》獲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的黃偉傑,以及長年擔任銀河映像電影副導的張家傑。雖然以新人掛帥,幕後班底卻頗為強勁,計有同為監製的杜琪峰徒弟游乃海、銀河編劇組、金像攝影鄭兆強、金像剪接梁展綸、形象顧問余家安等,據娛樂新聞報道,杜琪峰對於劇集也是非常著緊,不但親自到剪片室監場,而且也參與補拍,全程投入。

對於銀河映像的影迷,觀看這部劇集的樂趣不少,過往不少銀河電影的特徵,都在劇集中重現。例如第一集阿信和阿龍逃亡的廢屋,便曾在《黑社會》出現;紅風箏的場面,必定教人想起《柔道龍虎榜》的紅氣球;阿信誤殺黑幫的鐵勾,應該是來自《跟蹤》;連環掌刮的戲,就是《PTU》機鋪一場的複製。而劇集的取材,例如對金融投資、地產交易等深入描寫,也是杜琪峰自《奪命金》以來,過去十多年的興趣,幾年前的《七人樂隊》短篇中,講的也是類似的故事。再然後說到主題,三命殊途同歸,自是《一個字頭的誕生》的翻版,也是銀河映像成立以來,一直在講的宿命主題。

劇集製作誠意一流,整體成績又如何?觀乎網絡評價,是好壞參半。讚好者多是某電視台或某種立場的支持者,以及銀河影迷,批評者則認為故事有點混亂、演員表現參差,當中本站影評人Michael,看畢第一集後,便覺得入戲較慢,尤其三命的結構,直至中後段才出現,對於向來喜愛以首十分鐘作為對一部戲/劇建立初步觀感的他,不是特別受落。我和他的意見是有點不太一樣,並不會以首十分鐘作為是否追看一部電影/劇集的基礎,況且長劇和電影不同,很難單憑一、兩集,便判定其生死。

當然,不能否定電視劇集的第一集拍得是否精彩,是能否吸引觀眾追看的重要指標,因此以前的電視劇,第一集必然是由資深編導親自處理,直至劇情上了軌道,之後的集數才交有屬下的編導們接手。依此而論,《三命》第一集的追看性確是一般,尤其開段從六十年代,主角阿信誕生講起,並無太戲劇性的情節,而且未知是否成本有限,劇中的六十年代場景,時代質感薄弱,說服力欠奉。事實上,如果是銀河映像的影迷,大概都知道,早年是杜琪峰和韋家輝兩為一體的組合,當中杜琪峰總攬大局,定下作品基調,以編劇見稱的韋家輝則負責劇本創作,然而後來兩人分家,優缺點便非常明顯,杜琪峰獨自執導的作品,個人風格仍在但劇力有所下滑,韋家輝的劇本維持高水平,但敘事和表現力則未夠深刻。《三命》的情況也是差不多,敘事上穩打穩紮,沒有失誤,但劇情就是欠缺一點靈光。舉例說,同是電視劇,韋家輝當年拍的《大時代》,第一集已安排丁蟹四子跳樓,便大收先聲奪人之效,而且他也擅長把人物處境和痛苦迫至極限,相比之下,《三命》通篇便顯得太溫和了。

《三命》另一遭批評的地方,是演員表現。全劇除陳國邦、張錦程、袁富華和周秀娜,主要角色多半是新人為主,當中青年版阿信蘇家樂,觀眾評價頗兩極化。有人讚其表情不多是恰到好處,也有人說是災難性。看網上資料,他曾就讀香港演藝學院和耶魯大學戲劇學院短期課程,演技有理論基礎,應不會太差,我覺得他在片中表現是合格,表情不多可能是配合銀河要求,以往如《PTU》等片,演員表現都非常克制,連說話尾音也去除,蘇家樂的演繹,應是按照編導指示,不能全然怪他。

《三命》另一引起議論之處,是有關電視劇是否應該拍出電影感,還是說,兩者本來就是不同媒介,並無必要越祖代庖?這樣的爭論,足夠花一整篇論文分析,或許以後有機會可續談。無論如何,能夠看到杜琪峰、王家衛等大導演的新作,對於影迷來說,是多多益善,不會抗拒。

Kantorates